荀子重视劝勉人们学习。《荀子劝学》有很多名句已成为格言被广泛使用。诸如:“学不可以已,青,取之于蓝,而青于蓝。冰,水为之,而寒于水”,“不积跬步,无以至千里;不积小流,无以成江海。骐骥一跃,不能十步,驽马十驾,功在不舍。锲而舍之,朽木不折;锲而不舍,金石可镂。”等等。此外,荀子在其他学术领域中有些见解,就他所处的时代来说也是独到的。一起看看荀子名言有哪些。
一、荀子简介
荀子(约公元前313年-公元前238年),名况,字卿,华夏族(汉族),战国末期赵国人。著名思想家、文学家、政治家,时人尊称“荀卿”。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,因“荀”与“孙”二字古音相通,故又称孙卿。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,后为楚兰陵(位于今山东兰陵县)令。
荀子名言
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,在人性问题上,提倡性恶论,主张人性有恶,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,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。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‘性善论’比较,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。
二、荀子名言
1、利少而义多,为之。
出自先秦《荀子·修身》。利益少,但是道义多,这样的事要做。在利与义之间要舍利而取义,强调的是一种修身原则。
2、赠人以言,重于金石珠玉。
出自先秦《荀子·非相》。赠人以有益之言,比赠人以金石珠玉更显珍贵。说明有益的建言对他人事业人生的助益作用。
3、从道不从君,从义不从父。
出自先秦《荀子·子道》。服从真理而不服从君主,服从道义而不服从父命。说明在真理、道义与君令、父命相矛盾时要服从前者,意在强调唯“道”、“义”是从的理念。
4、礼以顺人心为本。
出自先秦《荀子·大略》。本,根本。礼以顺应人心为根本。说明制定礼仪制度的目的在于顺应人类希望社会井然有序、和谐稳定的心愿。
荀子名言
5、鸟穷则啄,兽穷则攫,人穷则诈。
出自先秦《荀子·哀公》。鸟被逼得走投无路之时就会用嘴啄人,兽到困窘之时就会用爪抓人,人到穷困潦倒之时就会设计骗人。以鸟兽困窘之时的行为为喻,说明人到穷困潦倒之时便会放弃道德操守的原因。
三、荀子的思想
和孟子性善说相反,荀子主张性恶论。《荀子·性恶》开宗明义即说:“人之性恶,其善者伪也。”这里“伪”即“为”,是说现在性善的人,都是后天感化、教育的结果。他进一步阐释:人,生而好利、嫉妒好声色,任其发展,必然产生相互争夺、残害、淫乱。要改变人的性情必须有“师法之化,礼义之道(“道”通“导”,即引导的意思)。他又说:只要不断地履行仁义,“涂之人(道路上的普通人)可以为禹”。这和孟子说的的“人皆可以为尧舜”,可谓殊途同归。
通过以上对“荀子名言”的相关介绍,我们了解到荀子的思想及主张,他提倡“平政爱民”,也主张采用刑罚。这与今天的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也不矛盾。